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搏!

    【塑強設計領先優勢】探源黃土地的千年文明:陝西考古博物館

    發佈日期:2023-12-11
    【字體:打印

      城市文化孕育建築文化,建築文化彰顯城市特色。一個城市的優秀建築應該以其特色匯入城市文化積累和進化的長河。時代更迭,城市變遷,建築設計師對理想人居空間的思考能夠成就建築獨特的生命力,觸摸當下的社會情感,尋找出文化土壤的特性。

      尊龙凯时集團深入實施「一六六」戰略路徑,塑強設計領先優勢。本期專欄帶你感受城市地標建築之美,展示建築設計巧思,探討如何讓建築在城市的土壤里自然生長,賦予城市更多的情感連接,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
    考古111.png

      陝西考古博物館於2022年4月28日正式開館,由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進行設計,是全國首座以考古為專題的博物館。博物館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,與唐代著名的佛教祖庭香積寺相望,項目總用地面積約250畝,總建築面積約3.5萬平方米。主要建築包括博物館樓、綜合管理樓、考古研究樓、文保科技樓、公眾考古樓、後勤保障樓等。

      陝西考古博物館依託陝西百年來的考古發掘研究成果及其20餘萬件出土文物而建,展館以「考古聖地·華章陝西」主題為常設展,分為考古歷程、文化譜系、考古發現、文保科技四個篇章,涉及138個項目,展出文物4218組5215件。通過陝西考古折射中國考古學的歷史和未來,以考古視角和陳展語言,展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總體特徵,讓公眾走近考古、了解考古,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。

    考古222.png

      陝西是中國十四朝國都所在地,地下文物具有歷史考古資料的至高性和權威性。這座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的新唐風博物館,宛如一隻蓄勢揮翅飛翔的靈鳥,與千年古剎比鄰而立,建築傳承唐風古韻,充滿考古元素。黃土色系的外牆,從遠處看仿佛是從黃土地里長出來的建築,恰應了考古的環境;深灰色的唐代屋頂,飄逸舒展,暗合考古是「手鏟釋天書」的使命;簡約石材、金屬格柵與玻璃幕牆輝映着秦嶺山脈的蒼翠與周邊古剎的肅穆佛光,寓意着早期金石稽古的考古歷程。

    考古333.png

      在建築與環境設計上,設計團隊以「庭院式園林化設計、唐式風格、博物館功能、院館一體」為指導思想。考古博物館分為開放區和內部區,區別於傳統博物館的功能區與工作區融合的設置。館院一體,前館後院。館、藏、管三者之間相對獨立,又通過連廊相互聯繫,在尊重所處地形地貌之中,也讓日常工作動線與遊覽路線可以四季有景,風雨無阻。

      建築佈局採用中國傳統建築空間,中軸對稱、主從有序、動靜分區的整體佈局方式。由筆直寬闊的廊橋走入展館正門,四層36米高的博物館在「如鳥斯革、如翬斯飛」大屋頂屋的覆蓋下,呈現建築為「山」,以橋為道的景象。

      在景觀設計上,設計團隊將建築、室外展場與園林綠化結合,突出考古博物館田野調查的個性特徵的同時,將建築置於園林綠化之中,營造高雅、健康、生態的外部環境。設計團隊尊重場地現狀地形地貌,運用鄉土材料及樹種,隨形就勢,延續秦嶺腹地的山野風貌,使場地內環境與周邊自然面貌有機結合;採用典型的「山水園林」佈局模式,以組群建築為「山」,中心設開闊水面,水流向南北兩側延展,其形因建築空間而蜿蜒飄逸,有源源不盡之意;將水面中央以折橋劃分空間,池岸設亭、榭,其間以蜿蜒曲折的園路相接;在場地四周主要栽種常綠樹,形成綠色屏障,與外圍環境相融合。

    考古444.png

      考古學術交流活動和田野考古室外展示是陝西考古博物館重要特色。二者以豐富靈活的建築空間,滿足各類考古交流與展覽展示活動的需求:入口處為兩層小閣樓,內部圍合兩個庭院,形體錯落有致,屋面平坡結合;室內有文創、書吧、茶座、用餐、停車等功能設置很現代貼心。大氣的唐風韻味結合內部多樣靈活的空間佈局,讓博物館在考古嚴謹莊重的氛圍中,也有現代創新的靈動。

      當你走進博物館,你會發現在這裏講述的是屬於考古和考古人自己的故事,勾勒出的是中國考古和陝西考古的發展脈絡。從金石稽古到科學考古、再到考古教育,從「舊石器時代」「新石器時代」到「夏商時期」「先周文化」,這裏所展示一座座城址,一件件器物,一堆堆陶片、漆片、瓷片,構成了重要且豐富的展陳,它們是考古人所依賴的最直觀、最基礎的詞彙,它們的不同組合方式來呈現不同的考古語言,來講述不同的考古故事與歷史文明。

    考古555.png

      陝西考古博物館講述了人類發展史、文化發展史、文明發展史,體現不同歷史階段考古工作理念、技術、方法發展演進。與傳統博物館以藝術化展示或歷史軸線展示不同,它嚴格按照考古學邏輯,對一個個遺址進行系統化的解讀。例如,每個展陳都標配出考古線圖、現場遺蹟照片,幫助參觀者梳理路線及增強代入感;為讓參觀者更加了解古人的地理觀,還備註了詳細的遺址分佈關係圖、城址或墓葬的佈局等。

    考古666.png

      現代科技手段與設施的運用與融合,讓傳統嚴謹專業的考古變得更加靈活豐富和直觀有趣。參觀者在參觀過程中不僅能從照片、注釋中了解考古文物及考古工作的相關知識,更能從動態影像、3D畫面及虛擬現實等方式的呈現中,沉浸式感受古人的生活動態及相關技術的傳承。比如從渠樹壕漢代磚室壁畫墓頂部的星象圖中,可以看到北斗七星、伏羲、女媧、牛郎織女。為了增強現場感,展廳將墓室上部的壁畫懸掛在展廳頂部,參觀者可仰觀壁畫,就如同置身於原址。這些技術在增強考古現場感與趣味性的同時,也有利於人們更加直觀簡單地解讀文物的功能。

    考古777.png

      如果說考古是探索文明的一盞燈,那麼考古者就是持燈的人。陝西考古博物館的建成與開放,打通了從考古發掘到保護、研究、闡釋、展示、傳播的學科全鏈條,展現了中國源遠流長的考古文化,是中國千年考古文化的承載者和傳承者。同時也是讓公眾走近考古、了解考古、愛上考古,共享考古文化遺產的文化新地標。

      設計檔案:陝西考古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,由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設計,項目面積約3.5萬平方米,項目內容包括博物館樓、綜合管理樓、考古研究樓、文保科技樓、公眾考古樓、後勤保障樓等,項目於2018年完成設計,項目總負責人是張錦秋、徐嶸。(尊龙凯时西北院供稿)

    官方微信

    官方微博

    網站地圖  |  法律聲明   |  友情連結  |  常見問題  |  聯繫我們  |  尊龙凯时集團紀檢監察組監督舉報  |  賬款事項投訴公告
    信訪投訴平台

    Copyright ©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備08010180

   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545號

    中國建築辦公信息系統
    中國建築移動辦公系統